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投资与安全大数据
一带一路促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日期:2017-07-05 浏览次数: 字号:[ ]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梁昊光

一、命运共同体的内涵解读:“中国梦”与“世界梦”的融合

今年初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和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和实现路径,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新思想、新理念,也是中国融入全球化、深入参与全球治理并对全球治理思想和模式的转变提供中国思想、中国方案的有力佐证。自201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一带一路”建设以来,无论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和全面、共同、合作、可持续安全观的提出,还是创设亚投行与丝路基金,打造中国与有关国家伙伴关系升级版,都贯穿着命运共同体意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精神升华,而“一带一路”倡议将成为实现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新文明的有效、可行的路径。从目前各国事实上已结成利益共同体,到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全球化时期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愿景。命运相连、休戚与共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或者说经济的相互依存,而应该在精神和文明的高度,树立全球公民意识,塑造天下大同的人类新文明和新世界。

“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沿线及有关国家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寻求优势互补,缩小发展差距,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一带一路”倡议把中国发展同相关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广泛包容性。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相关国家在各个层面和领域的“互联互通”、文明融合,消除由于发展水平不同、意识形态各异、文明文化差异、国家实力不同,而产生的不平等、不公正、不公平现象,尽力找到避免在冷战年代国际社会分裂、对抗的新途径,创造国际经济融合、相互往来并相互依赖,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而降低国家间对立的风险。这一倡议融合了“中国梦”与“世界梦”,体现了中国国家利益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高度一致性。为稳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效的路径和抓手。

二、共建命运同体为国际发展搭建新平台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目前已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产能合作全面推进,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支撑顺利投入运营,中巴经济走廊、中泰和匈塞铁路等标志性大项目有序推进,沿线国家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上的地位不断提升。一带一路建设必将推动沿线各国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有利于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为全球跨区域合作树立良好典范。

三、打造命运共同体是解决全球治理瓶颈的一剂良药

    毋庸讳言,当前世界面临诸多挑战,人类也正处在一个风险不断增多的时代。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恐怖主义蔓延更是对全人类构成巨大威胁,全球化进程遭遇逆风,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思潮不断抬头,这对全球治理体带来不少挑战。除此之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这也对全球治理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着全球大环境的深刻变化,当前现有的国际规则体系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其未能反映世界权力结构的变化缺乏针对跨国性事务的制度设计缺乏对文明多样性的尊重无法有效管理全球事务,“全球治理赤字日趋扩大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正处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国际社会亟需继承改进整合创新现有国际规则体系。一带一路建设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着眼沿线各国实现发展的共同需求和互补优势;注重与现有机制相辅相成,注重合作模式多元化,注重制度建设与务实合作齐头并进,注重区域治理与全球治理协调共进;通过务实合作将沿线国家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不仅有力带动沿线国家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也极大促进各国相互信任和互学互鉴,推动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通过自身发展带动和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开启了对全球治理新模式的探索,体现了超越狭隘民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纷争的创新精神,为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启了新航程。

四、打造命运共同体为文明互鉴提供新模式

一带一路建设坚持民心相通,夯实各国合作民意基础,以理念认同带动行动协同,推动经济在开放融合中发展,文明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各国在互利合作中共赢,更说明一条路需要不同的人来走,才能通向更远。

文化交流合作可以促进民心相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而实现民心相通,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文化交流。文化交流合作有助于促进不同文明的发展。从历史上看,古丝绸之路既是一条通商互信之路、经济合作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文明对话之路,它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继承“丝绸之路”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号,积极发挥文化交流合作的作用,全面反映“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现状及利益诉求,从而起到消除偏见、化解歧见、增进共识的效果。

各国间的关系发展既需要经贸合作的支撑,也离不开文化交流的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历史文化宗教不同,只有通过文化交流合作,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才能让各国人民产生共同语言、增强相互信任、加深彼此感情,从而才能更好地加强经贸合作。近年来,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形式越来越新、内容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我们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要立足现有基础,打造新模式、探索新机制,充分发挥文化的桥梁作用和引领作用,加强交流交往,夯实经贸乃至社会等各领域交流与合作的基础。

Eg.1.中英两国之间的文化合作机制化建设已经形成“1+1+3+N”的完整模式(即1个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1个文化协定和年度执行计划,中国文化部与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3个英国地方政府签订备忘录,N个行业性合作协议。)

2.中国建设“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文化遗产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

3.“一带一路”高校智库联盟,不断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和资源共享,整合科研与教育力量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实际行动。一带一路’倡议不但为沿线国家的教育、现代科学知识、技术、生产以及商业一体化创造条件,也为这些其的发展谋求福祉。

 

五、实现路径:五大发展理念融合一带一路致力打造命运共同体

1.创新协调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则是改革开放的升级版。从创新发展的视角看,一带一路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最大公共产品。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以创新理念和思维,继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增长,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协和万邦的使命追求和历史担当。

有共同理念才能走得更久。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通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由之路。建设绿色丝绸之路,既是实现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顺应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必然要求,彰显了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遵循,为建设绿色世界贡献力量。

牢固树立绿色一带一路理念是放弃走堵的近路而选择走远的通畅的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大多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不少地区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有限,既发展经济又渴望环境保护,建设绿色一带一路是优先选择。一带一路建设顺应沿线国家平衡发展与环保的愿望,规划之初便明确提出建设绿色丝绸之路概念,强调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一带一路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将成为凝聚沿线国家绿色发展合力的战略纽带。

积极开展绿色一带一路实践。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一带一路建设倡导形成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的合作模式,推动携手共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新型发展模式,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让美丽和发展同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健全有效的对话和联动机制,规划实施一批各方共同参与的重大项目,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培育绿色技术产业,统筹推进域内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当前,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阿拉伯国家集体合作的重点项目,是中欧未来最有潜力的合作领域。中国率先行动,认真落实气候变化领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诺,如期启动在发展中国家开展的低碳示范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积极与一些沿线国家签署双边林业合作,启动亚欧林业示范项目,举办中亚地区林业战略合作高级研讨会。

轻装减负,才能走得更远。为构建全球生态治理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当今时代,随着全球生态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各国日益成为唇齿相依的生态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在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时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一带一路建设主动适应生态全球化趋势,关注沿线国家生态利益和关切,多双边渠道并举,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有利于促进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为保障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共建绿色丝绸之路还将为沿线国家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将生态环境、绿色产业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新发展、创造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契机,以期推动各国在实现绿色发展的基础上,共建全球生态治理体系,携手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2聚同化异缔造开放发展大格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交往越来越密切,利益交汇、命运交织日益凸显。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开放的一带一路扔掉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旧思维,拥抱多方共赢、美美与共的新理念,是沿线各国走向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体现了中国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和包容气度。

一带一路建设理念的开放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史文化传统、政治法律制度、经济社会发展、宗教价值观念迥异,选择差别化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生活方式合乎情理。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开放包容理念,追求聚同化异,奉行自愿平等参与原则,努力把世界的多样性和各国的差异性转化为促进共同发展的能动性。一带一路建设坚持融合发展,诚心诚意相互对待,鼓励将本国发展与沿线其他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在推动发展机遇相互转化中谋求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平台的包容性。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一带一路坚持开放发展不动摇。一带一路致力于构建包容性发展平台,坚持伙伴关系,没有主从之分;不搞势力范围和封闭小圈子,完全向域内外所有国家开放,不排斥和针对任何第三方,没有冷战和集团对抗背景;不预设合作条件和门槛,不是援助方和受援方的关系,更不是任何国家的地缘政治工具。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上合组织、中阿合作论坛、东盟“10+1”等现有机制作用,既不替代也不与其恶性竞争,而是通过在现有机制的瓶子中装入一带一路的新酒,推动沿线国家实现生产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一带一路的开放平台东连潜力巨大的亚太经济圈,西接成熟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必将带宽路长,在各国良性互动中开拓进取,实现和谐共赢。

3.共担责任、共克时艰、共享机遇、共创繁荣 。

共享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出发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落脚点,体现一带一路建设的本质要求。在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时空坐标中,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建与共享的统一性、利益与责任的一致性、早期收获与长远发展的协调性,着力打造命运共同体,展示出中国兼善天下的世界观和促进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勇气和决心。

共建与共享的统一性。共建是共享的基础和前提,共享则是共建的目的和归宿。统筹协调共建和共享之间的关系,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前进方向。当前,一带一路正在成为全球瞩目、各方竞相参与的伟大事业,一系列深化合作交流的政策机制已经形成,一大批标志性工程项目正在实施,各国共谋发展,相互对接,不断衍生出新的合作机遇和方案,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巴经济走廊最大道路项目---白沙瓦至卡拉奇高速公路动工,老挝史上最大规模基建项目---中老铁路老挝段奠基,东南亚地区首条高铁---印尼雅万高铁兴建;对接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欧洲容克计划、哈萨克斯坦光明之道新经济政策、蒙古草原之路倡议等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鲜明诠释了共建中共享、共享中共建这一命运共同体的生命力。

利益与责任的一致性。一带一路建设倡导经济发展与和平安全并重,两者相辅相成,实现发展是维护地区长治久安的总钥匙。一带一路建设既要共同谋划利益和福祉,努力实现共享机遇、共创繁荣,也要共同化解威胁和挑战,努力做到共担责任、共克时艰,合力打造政治互尊互信、经济互惠互利、文明互学互鉴的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友好合作。

关闭|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